2025香港金融科技周正式开幕。
政策官宣:放宽信号明确,金融科技成核心抓手
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香港金融科技周×StartmeupHK创业节2025"现场,李家超的演讲字字千钧。
这场汇聚了100多个经济体、3.7万名行业领袖的顶级峰会,本身就彰显了香港金融科技领域的全球吸引力,而政策放宽的宣布更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李家超明确表示,香港将通过放宽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定向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金融科技领域。这一决策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基于香港金融科技产业的强劲发展底气:据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不仅稳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一的金融中心地位,更斩获"全球金融科技第一城"的桂冠。
目前香港已聚集超过1200家金融科技公司,同比增长10%,更有机构预测,到2032年该行业总收入将突破60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28%。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背后有坚实的产业布局支撑。香港金管局同步宣布"金融科技2030"发展愿景,以"DART"四大策略推进40多个重点项目,包括构建新一代数据支付基建、全方位应用人工智能、强化科技韧性以及推动金融代币化——而李家超提到的Ensemble沙盒,正是代币化探索的核心载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也在现场表态,将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科技合作,以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拓展金融生产可能性边界,为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注入内地动能。
政策溯源:从370亿引资成效看放宽逻辑
此次放宽并非政策重启,而是对2024年3月推出的"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再度优化。
回顾该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效,足以证明其对资本的强大吸引力:
截至2025年4月底,计划共接获1257宗申请,911人获"原则上批准",512人完成投资并获"正式批准",预计为香港带来超370亿港元投资。
更关键的是,2025年3月首次优化后的数据爆发,印证了"放宽即吸金"的规律。当时特区政府将净资产符合规定的时间从两年缩短至6个月,仅一个月后申请量就暴涨440%。
澳洲及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公会香港区主管陈惠美直言,这充分体现了香港作为国际投资中心的独特优势——完善的法治、优质的金融基建,以及对高净值人群的强大吸引力。
从申请人结构来看,内地投资者是绝对主力。远阳寰宇移民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明透露,日常咨询及申请客户中,内地人士占比最高,同时不乏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的投资者。此次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定向放宽,无疑将更精准匹配内地高净值人群在科技投资、资产多元化配置上的核心需求。
对比2003年推出、2015年暂停的旧版计划,新版政策的进化轨迹清晰可见:旧版门槛1000万港元,而新版提升至3000万港元的同时,优化了净资产审核周期、明确了投资方向;更重要的是,新版政策与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定位深度绑定,从单纯"引资"升级为"引资+引智+产业升级"的多重目标。
真实案例:
3000万投资如何换"身份+收益"双丰收?
政策的吸引力最终要落地到实际收益上。我们结合近期服务的两位内地客户案例,带大家直观感受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实操价值(案例已获客户授权,关键信息脱敏)。
案例1:互联网创业者的"产业布局+身份规划"双赢
客户王先生,45岁,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企业已完成B轮融资。
核心需求:一是为子女规划香港教育路径,享受国际化教育资源;二是希望借助香港平台拓展海外业务,同时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
2024年5月,在我们的建议下,王先生以3000万港元布局两类资产:1800万港元投向香港本地金融科技公司股权(获香港政府认可的重点扶持企业),1200万港元配置香港金管局指定的债券产品。
申请进程十分顺利:2024年6月提交申请,8月获"原则上批准",9月完成投资并入境香港;2025年1月,王先生全家获发香港居留签证。更惊喜的是,其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因技术突破获腾讯战略投资,股权估值已上涨35%。王先生坦言:"原本只是为了身份和教育,没想到赶上了金融科技的风口,资产增值远超预期。"
案例2:企业家夫妇的"资产避险+跨境便利"选择
客户李女士夫妇,50岁,深圳制造业企业主,
核心需求:规避单一市场风险,实现资产跨境配置;同时获得更便捷的出入境及全球商旅通道。
考虑到夫妇二人对风险控制要求较高,我们为其设计了"稳健+成长"的组合方案:2000万港元投资香港银行发行的金融科技相关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为合规金融科技企业债券),1000万港元投资香港上市的金融科技ETF。
2024年10月提交申请,2025年1月获原则批准,3月完成投资。目前李女士夫妇已获得香港居留资格,其投资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达6.8%,ETF因行业景气度提升涨幅达22%。"香港的金融市场成熟度超出预期,而且拿到居留证后,往返内地和海外都更方便,商务谈判效率高了很多。"李女士在回访中表示。

申请指南:放宽后核心要点与避坑提醒
结合最新政策信号及过往服务经验,我们梳理了申请核心要点及风险提示,帮你少走弯路:
1. 当前核心申请条件(预计放宽后或有调整,以官方为准)
• 资产要求:提出申请前6个月,绝对实益拥有不少于3000万港元净资产(含现金、存款、股票、房产等可验证资产);
• 投资要求:投资不少于3000万港元于获许资产,此次放宽后,投向金融科技领域的资产占比或可提高,具体包括金融科技企业股权、相关理财产品、ETF等;
• 身份要求:无犯罪记录,无需在香港有工作或经商经历,不要求申请人在港常住(但需满足"通常居于香港"的基本要求,每年累计停留满183天即可);
• 家庭随行:可携带配偶及18岁以下未婚子女一同申请,全家获发居留签证。
2. 申请流程(全程约4-6个月)
1. 评估定位:由专业顾问梳理资产状况,设计符合政策要求的投资方案;
2. 材料准备:撰写资产证明、来源说明、投资计划书等全套文件,确保真实合规;
3. 提交申请:向香港入境事务处正式提交申请,同步对接投资机构;
4. 原则批准:入境处审核通过后,发放"原则上批准通知书";
5. 完成投资:在6个月内完成指定投资,提交投资证明;
6. 正式获批:入境处核实投资后,发放正式居留签证,全家赴港激活身份。
3. 避坑三大提醒
提醒1:警惕虚假投资中介 近期出现移民顾问协助客户虚报投资的诈骗案件,涉案人员通过伪造1000万港元投资证明骗取批准,最终被廉署起诉。务必选择持牌正规机构,所有投资需通过官方认可渠道进行,确保资金流向可追溯;
提醒2:资产来源需清晰可查 入境处对资产来源审核严格,需提供工资收入证明、企业分红记录、房产交易凭证等完整链条,避免因来源不明被拒;
提醒3:投资组合需科学配置 不要盲目跟风高收益产品,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搭配股权、债券、理财产品等不同品类,同时确保投资标的符合"获许资产"要求,避免因投资标的不合规影响申请。

五、结语:
风口之上,香港为何仍是内地投资者的首选?
李家超此次宣布的政策放宽,本质上是香港向全球投资者发出的"邀请函",而内地高净值人群无疑是最受益的群体之一。究其原因,香港的独特优势无可替代:
从地理与政策看,香港背靠大湾区,是内地与全球的"超级联系人",既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又有自由港的税收优惠(资本利得税、遗产税免征);从产业前景看,"全球金融科技第一城"的定位+年增28%的行业增速,为投资提供了可观的增值空间;从生活与教育看,双语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的医疗资源,以及144个国家和地区的免签待遇,完美匹配高净值家庭的核心需求。
目前,香港金管局"金融科技2030"愿景已全面启动,华为、腾讯、蚂蚁数科等巨头纷纷加码布局,政策红利与产业风口形成共振。对于内地高净值人群而言,此刻入局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不仅是获取一张香港身份,更是抢占金融科技赛道、实现资产全球化配置的战略选择。
最后:
如果你想了解自身资产是否符合申请条件,或需要定制专属投资方案,欢迎点击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获取1对1免费评估服务,解锁政策放宽后的黄金机遇!
互动话题:你认为香港金融科技领域最值得投资的方向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