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资移民政策正处在调整窗口期,全球高净值人士密切关注。
2025年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这份报告可能将进一步优化香港投资移民政策。去年施政报告已带来重大调整:允许投资5000万港元或以上的住宅物业(计入投资总额上限为1000万港元),并从2025年3月起允许通过申请人全资拥有的合资格私人公司进行投资。
截至2025年7月底,香港投资移民计划已收到超过1760宗申请,较5月底的1257宗申请增长40%。按此速度,全年申请量预计约2000宗,接近港府年度目标4000宗的一半。


德勤三大建议:数字资产、物业门槛与资金通道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已向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其中三项直接关乎投资移民计划的未来走向。
数字资产纳入获许投资:德勤建议将数字资产纳入投资移民计划的获许投资资产范围。这一建议顺应了新一代高净值人士的投资偏好,也与香港扩大单一家族办公室免税投资范围的方针相契合。
降低物业投资门槛:德勤提出将单一住宅物业成交价门槛从5000万港元降低至3000万港元,并将房地产投资计入投资总额的上限由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
此举旨在振兴香港物业市场——根据港府今年7月数据,房地产投资在当前投资移民申请总额中占比不足1%。
设立“投资移民通”资金管道:针对内地申请人的资产特点,德勤建议参照“跨境理财通”模式设立闭环管理的资金管道,便利内地高净值人士进行跨境投资。

香港投资移民的独特吸引力
尽管政策可能调整,香港投资移民项目已具备相当吸引力。
其一,申请条件宽松。无需满足语言、学历、工作经验或经商背景要求,只要拥有3000万港元净资产即可申请。
其二,投资选择丰富。3000万港元投资中,2700万可配置于股票、债券、存款证、基金和房地产等多种资产,仅300万需投入指定的创科投资组合。
其三,续签灵活简便。只需维持投资,无需在港找工作或创业,也没有明确的居住时间要求。投资满7年后,若未满足永居要求,可申请“无条件限制逗留身份”;若满足要求,则可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案例对比分析
案例一:内地企业家张先生
张先生作为中国内地居民,需先取得第三国永久居留权(如几内亚比绍绿卡,成本约5万人民币,周期1个月),然后才能申请香港投资移民。
他拥有超过3000万港元的净资产,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和股票投资中。根据当前政策,他若购买5000万港元香港住宅物业,可计入1000万港元投资额,其余2000万港元配置金融资产,300万港元投入创科基金。
案例二:海外华人李女士
李女士已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身份,可直接申请香港投资移民。她选择将2700万港元投资于港股股票和债券,同时购买500万港元的非住宅物业(写字楼),加上300万港元的创科投资,完美满足投资要求。

2025年政策展望与申请建议
随着9月17日施政报告发布的临近,市场对投资移民政策调整充满期待。2025年施政报告建议中还包括“四项10万美金”政策:允许高才通申请人携带更多资金来港,覆盖生活、购房、创业、教育医疗四大场景。
目前正是申请黄金期。政策落地初期往往审批尺度较宽松,而现在申请可抢占先机。香港投资移民的审批周期通常为3-12个月,现在启动有望在2025年施政报告正式落地前完成审批,享受第一波政策利好。
对于高净值人士,尤其是希望规避复杂审核或无法长期在港居住的投资者,香港投资移民计划提供了兼具身份规划与财富管理的双赢路径。
结语

2025年可能是香港投资移民政策的“黄金窗口期”。目前香港投资移民计划已收到超过1760宗申请,较5月底增长40%,但仅达到政府年度目标的一半。无论最终政策如何调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投资移民计划将继续为全球高净值人士提供资产配置与身份规划的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