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阳移民 远阳移民slogan

【热点】香港《人才政策建议书》公布!优才取消配额限制、永居申请缩短至

中国香港特区一年一度的《施政报告》将在今年十月中旬正式公布,而新一届港府在“吸纳人才”上表现出高度重视,特首多次表示会在十月的《施政报告》推出措施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并指示相关部门制订“抢人才”计划。

 

作为促进各界人士“融入香港、扎根香港、服务香港”、由特区政府注册的重要公益组织——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藉《2022年施政报告》公众咨询的契机,就“新来港专业人士对新一届港府的期望”开展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

 

并于,9月20日举办“人才政策倡议暨2022年施政报告建议书”新闻发布会,从“引才、聚才、用才、留才”四个篇章,向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人才政策建议!

 

【热点】香港《人才政策建议书》公布!优才取消配额限制、永居申请缩短至

图片来源:https://www.hkqtma.org/newsevents/policystudy/2983.html

 

而本次的“人才政策”建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我们来看一看:

 

/ / 主动“抢人才”

 

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应充分发挥香港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以香港为窗口和基地,积极打造成为海外人才回流和内地人才发展深造的前沿和首选地点

 

建议优化或调整香港现有世界各地经贸办或办事处职能,明确或增设相关职责,设定“抢人才”KPI,动用各社会力量吸引帮助海内外人才来港发展。

 

/ / 设立创科人才“绿色通道”

 

加大力度“抢”创科人才,设立“创科人才基金”和“住房津贴”;

简化科创初创企业招募人才来港的签证办理手续;

优化有关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降低对企业的审批门槛;

向高端人才在港居留和出入境、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提供支援。

 

/ / 考虑推出“陪读签证”

 

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中小学生来港就读,给予其合资格家长来港陪读签证,并允许其在符合特定条件的前提下在港就业,缓解香港的劳动力短缺。
 

【热点】香港《人才政策建议书》公布!优才取消配额限制、永居申请缩短至

 

/ / 优才计划-调整建议

 

增额:目前优才的配额是每年4,000人,建议继续增加配额,甚至取消配额限制。

 

加速:目前优才三个月评审一次,大部分个案申请需时9~12个月,建议扩大委员会编制,增加审批会议数量,缩短申请人等待时间。

 

优化:优才2006年推出以来,各项评审标准基本保持不变,建议对文化、艺术、体育等行业人才引入更灵活多元的评审标准,以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

 

/ / 专才计划-调整建议

 

放宽雇主要求:目前特区政府对专才雇佣公司的业务规模、聘请本地员工人数等有一定要求,建议对雇主业务规模、本地员工等资质要求进一步放宽,甚至豁免提交相关资料,特别是从事创新科技、金融科技、绿色环保、生物医药等行业。

 

放宽申请人要求:考虑放宽创新科技、金融科技、绿色环保、生物医药等香港亟需发展的新兴行业的专才计划申请人的资质要求。

 

/ / 科才计划-调整建议

 

融入: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融入“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中,并以优才计划中“人才清单”的概念处理香港亟需的创科人才的专才申请。

 

豁免:递交申请时,聘用公司须先获创新科技署批出的有效配额。如公司未能充分使用获发配额,或会被附予“负面记录”。建议豁免申请公司的“负面记录”。

 

降低:目前该计划要求申请人须持有与STEM相关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前100间大学的学位,建议降低此项学历要求,以增加申请人基数。

 

取消:建议降低甚至取消,提交配额申请时“承诺增聘本地人才”的要求。

 

简化:简化申请后的各项手续,特别是建议取消申请公司需要提交的中期进度资料及最终报告。

 

/ / IANG签证-调整建议

 

目前:应届非本地毕业生如有意申请留港工作,无须在提出申请时已觅得工作便可申请IANG签证,留港12个月,以1-2-2-3的形式续签。

 

建议:应届非本地毕业生如有意留港工作,无须在提出申请时已觅得工作,便可留港24个月,降低续签申请次数及手续。

 

/ / 建议永居申请缩短至5年

 

为增加外来人才留港发展诱因,及香港对海内外人才的整体吸引力,建议考虑修改通常居港满7年可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时间为5年后等突破性政策。

 

/ / 给予新来港人才“市民待遇”

 

补贴:建议香港政府放开限制,让新来港人才可享受同等的政府补贴等福利,如:今年将优才、专才等计划来港的非永久居民加入“电子消费券”福利计划。

 

购房:考虑豁免部分人才的购房印花税,允许合资格的人才在成为本港永久性居民后,申请退还支付的印花税。

 

放宽:放宽对现有抚养子女、赡养父母等财政、税收支援措施的资格要求;支援外来人才夫妇养育儿女、赡养父母。

 

互认:统筹解决人才认证、人才签证、资质互认等问题,放宽如医生、教师、律师这类有资格认证行业的认证限制。

 

引入:考虑引入部分内地优秀的中小学校来港发展,解决内地来港人才子女教育衔接问题。

 

丰富:广播、电视媒体中增加普通话频道,加深和内地电视台的联系与合作,帮助内地来港人士更好与香港社会接轨。

 

/ / 与大湾区协同发展

 

推动大湾区各城市打破人才政策壁垒,促进人才湾区自由流动、签证便利、资质互认和税收优惠等政策的落地。通过在金融、税收、教育、医疗、营商环境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实现资源和服务同步,推动整个大湾区的人才建设和进步。

 

以上就是本次“人才政策”建议书中的一些关键信息,想要了解完整内容详情可看:https://www.hkqtma.org/newsevents/policystudy/2983.html

 

那么在这么多的建议中,又有哪些措施很有可能会被香港特区采纳呢?

 

此前小编曾提到,港府曾明确表示会进一步增加优才配额,详情:人才短缺创16年新高?《2022施政报告》即将发布,香港表示要「抢」人才!因此,在新的施政报告中,优才的配额极有可能再次增加甚至取消配额限制!

 

此外,从近一年的资讯信息来看,香港对于“科创型人才”渴求较高,亦有可能在报告中推出创科人才“绿色通道”。

 

自落实《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后,香港社会由乱到治,并正步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加之,“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的发布,提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为香港发展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目前,香港人才发展除了面对疫情及国际经济形势的挑战外,也面临人才政策、产业结构、发展空间、服务保障等深层次问题,影响到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预计未来香港将致力于“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申请香港身份、赴港发展的“黄金期”将到来!



7*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88-3992
深圳公司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卓越世纪中心1号楼27层

电话:0755-8271 8203

北京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众秀大厦37层

电话:010-5280 4008

香港公司  

地址:香港九龙长沙湾道833号长沙湾广场一期7层

电话:852-46343067

微信扫一扫
关注远阳移民

远阳移民
微信小程序

移民评测

在线咨询